- 首页
- <<
- 信息详情
信息详情Information
陈时鲁,号陈也新,1906年3月27日出生于永嘉楠溪江深固。父亲和祖父种田为生,勤劳创业,农闲时捕鱼打猎,放蜂养羊。加之又能俭朴持家,日子倒也过得殷实。祖父是个颇有见识的人,不仅自己经常读书习文,而且对下一代的教育也非常重视,曾捐资办学,在当地德高望重,颇有名气。
陈时鲁7岁时被送入家馆读书,11岁考入岩头高等小学就读,当时恰逢著名的革命党人谢文锦从省立第一师范毕业,回乡任教,将进步思想带到山乡。在他的影响下,少年时代的陈时鲁就有了为国家民族富强而奋斗的朦胧志向。1918年秋,陈时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温州的浙江省立第十师范。在读书时经常和进步青年一起积极参加进步运动。阅读《新青年》等进步书刊,探求革命真理。“五四”运动爆发后,他和同学们纷纷响应,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“陈也新”,以激励自己追求真理,为新思想新文化兴起而拼搏的志向。同时他还和金贯真、苏渊雷、蔡雄等一起组织“血波社”“宏文会”等新文化研究会,还组织过“青年策进会”“溪山学友会”等。在寒暑假期还和同学深入楠溪山,枫林、岩头,岭头、鲤溪等地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宣传活动。揭露军阀政府和帝国主义的罪行,激起了广大群众对反动势力的强烈痛恨与不满。
陈时鲁于省第十师范毕业前后一直与谢文锦有着频繁的书信往来,谢文锦不时的将进步书刊寄给他。1924年,时鲁毕业后,谢文锦便介绍他到岩头小学任教,在他任教期间,谢文锦非常关心岩头小学情况,多次来校演讲,向当地群众宣传革命新思想。1926年,谢文锦与陈时鲁等人在分析了当时永嘉楠溪江一带的革命形势后,为了带动该区域的革命运动从农村逐渐向城市渗透,毅然策划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,领导发动农民运动。同时为了团结国民党中的进步力量,扩大革命势力,为解放温州奠定基础,特意安排陈时鲁以私人教师为名接近瞿溪国民党师长潘鉴宗,陈时鲁利用教师身份与潘鉴宗巧妙周旋,不仅了解到一些国民党方面的情报,而且还适时的传播了新思想新文化。1927年4月,蒋介石到南京亲自策划指挥,逮捕了打进江苏省国民党内部工作的一些共产党人,实行“南京市民肃清运动”,谢文锦不幸遭到秘密杀害。1928年,陈时鲁与中共工农红军十三军军长胡公冕取得了联系,为配合胡公冕在楠溪江开展地武装斗争,陈时鲁又一次回岩头小学任校长,做革命宣传工作。1930年4月,他多次发动学生学潮,发传单,刷标语,扩大革命声势。同年四月十一日,红十三军准备开往枫林,在岩头小学操场整队待发,胡公冕进行了出战演讲。而小学办公室就成了十三军的作战指挥部。之后,红十三军连续进攻了枫林、平阳、龙泉等。1931年,遭到了国民党政府会同当地驻军合力围剿,国民党省防军枫林反动民团头目徐贵芬,趁机到处搜查抓人敛财,抢走了陈时鲁家的全部财产,损毁了其家具及房屋等。部分思想进步的教师联名上诉民团头目乱抢民财,在岩头师生的愤慨声中,国民党当局为了安服民心,便名义上判处徐三年徒刑,暗中又将其释放了出来。1931年,国民党政府罗列罪名免去了陈时鲁岩头校长之职,并继续搜查在各地隐藏的红军。为避风头,也为了重新开展工作,陈时鲁又与五濑红军战士胡邦兴接洽,辗转之后再度与胡公冕取得联系,当时抗日战争已经打响,为保护陈时鲁不做无谓的牺牲,胡公冕通过多方联络,由海宁警察局长介绍李昌送时鲁到海宁任教,隐蔽身份同时开展地下革命,后不幸遭叛徒出卖,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,年仅28岁。
0.00
0.00
0.00